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今天是 月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址:
月湖要闻
今日月湖
部门动态
公告公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 >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 案 )
   2006-12-01   
 

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 要(草案)

           

   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和谐平安月湖,促进月湖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小区有大作为的一个重要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推动月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经济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五”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区位优势,迎难而上,主动承接,全力支持市重大项目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末,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22.3亿元(不包括市工业园区,下同),人均生产总值1563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3.7%和 11.7%;实现财政总收入56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7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9%和18.8%。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年均增长19%。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十五”期末,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3:24.9:70.8调整到3.11:26.13:70.76;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占工业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7.8%提升到64.8%;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7.7%提升到 56%,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4.4%提升到 53%。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完成了全区集体、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民营经济、个私经济成为月湖经济的主体,成为区财政收入主渠道。对外开放和交流日益加强,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33万美元,累计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做好征地、拆迁等支重工作,确保了东湖治理、城市美化亮化、沿江大道、龙虎山大道、鹰东大道等一批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集中力量建设工业载体,到2003年完成了白露工业小区一期、二期建设和民营科技园区的规划、拆迁等前期工作,同期入区企业8家,累计投资1.11亿元,有力支持了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积极谋划宝山片区,筹集资金1100万元完成了宝山片区的总体规划、用地预审报批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债资金2100万元,实施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争取扶助资金201万元,改造通村公路8条,水泥硬化里程18.3公里。实施界牌枢纽库区淹没处理工程,完成投资2293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1%以上,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项,两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巩固和发展了两基教育成果,消灭了农村中小学一类危房,完成了市幼儿园迁建和农村中小学教学网点布局调整,幼儿教育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区)。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十五”期间完成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投入2547万元,其中教育投入865万元,医疗卫生投入1682万元。

   人口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新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2‰以内,期末全区户籍人口17.65万人,育龄妇女享受优质生殖健康保健率80%以上,平均期望寿命女72.35岁、男70.44岁。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社区建设,打造了“文化”、“法制”、“爱心”、“健康”等特色社区, 12家社区被评为市级先进示范社区,1家社区被评为全省十佳文明社区,社区办公用房逐步改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评为全省第三届先进文明城区。

   环境卫生管理成效显著。2001年环卫处下划以来,区政府先后成立环卫监察大队、环卫整治办公室和各乡(镇)、街办环卫所,安排300多个公益性岗位充实清扫保洁员队伍,有效解决了一线作业人员不足等突出问题。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为载体,开展了重点场所、街区和城乡结合部、信江城区段沿岸脏、乱、差的集中整治和每月一次的爱国卫生突击清扫日活动,有效清除了卫生死角,主干道、小街小巷以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加大投资,改善环卫硬件设施,完成了小街小巷路面硬化。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考核验收以及江西省卫生城市的初步审核。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5亿元,年均增长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6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8.4%。社会救济制度得到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初步形成,累计发放低保金1980.8万元,城市低保户救济发放率100%,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60.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回顾“十五”,总结出五个方面经验:一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思维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立足资源,扬长避短是寻求区域经济突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保证;四是发展工业是月湖经济后劲所在;五是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经。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环境

 

  “十一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

   战略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省委“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战略和市委“大鹰潭”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的推出,为我区主动承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带来机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呈现,为月湖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创造了条件。月湖区是鹰潭市政治、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享有“六省通衢”之誉,市区有水产、蔬菜、水果、干鲜果等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是赣东北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为月湖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提供了物流和贸易便利。

   严竣挑战。“十一五”时期是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入世”承诺的履行,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国内竞争呈一体化趋势发展,企业将更加直接面对世界经济强手的竞争,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建设用地的供需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制约加大,资源短缺、环境压力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是我们必将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月湖区区域面积太小,市、区政府职能交叉,部分职能弱化,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和转化,经济总量提升难度大,与追赶目标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区属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强势产业和主打品牌,无支撑财政的大项目、大企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劳动力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大。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沉着应对各方面挑战,努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实现率先崛起。

 

第二章  “十一五”总体思路

 

 第一节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使月湖区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社区建设的领头羊、农副产品加工的主阵地、旅游配套服务的中心区,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速我区崛起,构建和谐平安月湖。

指导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与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坚持加快推进城市化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鼓励创业与推动创新相结合;坚持经济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战略构想。依托“大鹰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跨越式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依托320国道工业走廊,培植工业支柱产业,巩固和发展工业经济;依托区位优势和大旅游战略,立足城市、服务城市,壮大城郊特色农业、提升第三产业;依托经济大发展,加大公共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大发展。

  

第二节 主要目标

  

构建和谐月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有效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小区有大作为。

   打造特色经济。努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拥有自己产权的品牌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升月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公共事业配套齐全、条件改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总量稳步增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状况好转,生活垃圾、工业“三废”无害化处理和排放达到环保标准,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土地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得到新发展。

   根据上述目标,主要指标预期:

   经济总量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258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60万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年均控制在3%左右。

   产业结构预期目标。“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6:27.18:70.76;规模以上工业占工业的比重达75%;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提升到 66%,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升到 70%,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

   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十一五”期末,月湖区总人口20.3万人,平均期望寿命女74岁以上、男72岁以上,千人拥有病床位2.2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十一五”期间实现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人民生活预期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5%和44%以下。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

   资源环境预期目标。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25%,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100%,污水综合处理率70%,农村全面实现安全卫生饮水。

   

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新月湖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依托“大鹰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月湖区核心城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抓好五大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大做强月湖,繁荣月湖。

 

第一节 支持现代城市建设

 

坚持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的思路,从市区整体利益和发展全局考虑,增强服务和参与鹰潭市建设的责任感,强化大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一如既往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围绕旧城改造、城市设施、城市拓展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营造一个和谐的建设环境,同时,抢抓机遇,及早研究、制定、落实相应的发展措施,创新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设施配套、优质高效、服务门类齐全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品位。

   

第二节 加快宝山片区建设

 

宝山片区规划范围北至320国道,南至宝山大道,西至鹰厦铁路,东至岱宝山山麓,区域面积共202.17公顷,是集办公、商贸、文化、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新城,规划区人口规模2万人。抓住机遇,积极谋划,用活政策,抓好宝山片区一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办公大楼、商住楼建设。“十一五”期间宝山片区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月湖新城区。

              

第三节 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

 

围绕“大鹰潭”发展战略和“一个核心区三个特色区”的构想,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标准编制童家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和“城中村”改造规划,童家镇、夏埠乡、四青街道办、东湖街道办和乡镇企业在服从城市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使农村建设和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切实抓好桃里、腰沙、梅园等“城中村”的改造;整合资源,调整行政村区划,引导规模较小、零散村庄迁移合并,积极稳妥推动中心村建设。

 

第四节 加大环卫基础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主要抓好公厕、垃圾收集、中转、处理等环卫工程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重点抓好城区改造、开发、新建与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做到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根据需要逐步添置一批环卫消毒设备、清运设备,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市容整洁度。完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建立科学的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体系,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250吨、医疗废弃物日处理能力达5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00立方米。

   

第五节 加大社区建设

   

   实现社区建设管理制度化、专业化,构建和谐社区。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区管理机制,强化领导职责,推行领导包片挂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加强社区民主建设,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规范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使社区管理制度化。二是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抓好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实年青干部、大中专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使社区工作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提高社区承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剥离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能力。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环境,全力建设“文化社区”、“法制社区”、“爱心社区”、“健康社区”等特色社区,营造“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引导不同类型群体和谐相处,构建和谐平安社区。

 

第四章 优化经济结构  打造特色经济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以加快工业发展为核心,充实壮大第二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打造以满足城市需求为主的城郊农业。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6:27.18:70.76。

 

第一节 培植壮大支柱产业 谋划月湖工业新发展

 

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高、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以320国道工业走廊为依托,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加工业为突破口,培植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发展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月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 %。

   高起点打造工业发展基地。依托320国道工业走廊,按照“低污染、好效益、多税收、高科技、强带动”的要求,打造月湖工业发展基地。谋划工业布局,编制总体规划,提出总体目标,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基地建设。重点是抓好童家创业基地的建设和四青工业基地的规划,力争“十一五”期间童家创业基地初具规模。

   培植壮大工业产业。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发展与打造并重、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进的原则,加快壮大现有骨干企业、培育新的骨干企业和引进外来企业,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集中力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汽车配件、眼镜、电子陶瓷、旅游产品、能源等产业。力争“十一五”期间,新增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力争到2010年,培植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家。

   

第二节 改善农村农业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现五个新突破,全面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10年60%以上的自然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14年98%的自然村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突破。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一事一议”,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尤其是受益农户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抓住国家对农口投资由投资农业向投资农村、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向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拓展的机遇,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本建设,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农田改造等生产设施和道路、饮水、能源、卫生等生活设施建设。

   加强生产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田生产能力。抓好沿江电灌站电排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配套设施建设、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信江流域月湖段和童家河流域水土整治;抓好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

   加强生活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抓好改水改厕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现人畜分离,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抓好农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改造硬化,力争2010年60%通自然村公路和村庄道路改造硬化;抓好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抓好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防治人畜共患疾病。

   发展城郊特色农业实现新突破。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城区、辐射周边、创新农业、富裕农村”的发展思路,立足绿色、营养、保健的消费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主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农业、无公害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农业多种经营生产基地,促进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加快培育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西瓜、葡萄、花卉、鳜鱼等十大主导产品,做大做强蔬菜、果业、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主导产业,逐步提高蔬菜、果业、花卉苗木和特种养殖的比重。到2010年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观光农业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0%,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提升到 66%,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升到 70%,其中:特种养殖占养殖业的比重达到75%,果业、花卉苗木占经济作物的比重达到 40%。

   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依法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公司加农户、专业组织加农户、中介组织加农户等生产方式发展,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培育和引进蔬菜、花卉苗木、养殖业、休闲观光园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

   实施科技兴农实现新突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坚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等技术,重点抓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形成有月湖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到2010年,扶持和发展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6个,形成区域性农业支柱产业2个,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园和新品种引种示范基地4个,全区重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完善农村服务实现新突破。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6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优化服务业结构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方向,依托区位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社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

   培育发展旅游业。策应全市大旅游发展战略,整合生态观光、休闲保健、古陶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高起点切入,规划和开发旅游项目。重点抓好信江水上游、角山商代古窑址、月湖岩、城郊农家乐游等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充分发掘特色旅游产品,把握鹰潭旅游资源内涵,努力建设高品位、个性化强的旅游产品体系。切实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经济饭店和特色化主题饭店,完善城市观光网络,开发度假村、度假园,把月湖建设成集城市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具有江河文化特色的优秀旅游城区、度假园,使月湖区成为周边景区游客的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

   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建设集资源调配、信息交换、便民服务、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区、街、居三个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破条与块、区内与区外的分割,引导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合理定位区、街、居社区服务功能,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增加服务项目,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点,在搞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保障、再就业服务和慈善活动等福利型服务的同时,引导个私经济参股或兴办便民利民、家政、文化娱乐、学前教育、体育健身、医疗卫生保健等赢利性社区服务企业,实现街道、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每个街道培育2-3个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

   加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培植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市场信誉度较高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法律、财会、审计、金融投资评估、资产评估及市场预测等咨询企业。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区外资金投资房地产业,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住宅供应系统,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加快发展物流业。策应鹰潭市赣东北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立足区位优势,整合市区市场资源和现有物流资源,搞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节点建设和郊区仓储设施规划建设,努力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今后发展现代物流业打好基础。适应发展通道经济的需要,整合运输方式,依托主城区和国道结点,建立健全物流市场,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力争使月湖区成为赣东北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周边地区货物集散基地。

   改造传统服务业。立足于行政核心区,大力发展服务于新区建设的商贸业和服务于城市居民生活的批发及零售业;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于园区生产和生活的商贸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镇中心商业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合理规划,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兴办便民利民商业服务网点,增加各类便民商业服务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

   利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大型超市等商贸企业,引导支持优势连锁企业向规模经营发展,形成1--2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连锁龙头企业。继续引进或加盟名店,利用名店、名牌企业信誉优势和经济实力,扩大商业优势,增强凝聚与辐射力。

 

第五章   以人为本  发展社会事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卫生医疗水平,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立与月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体系,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远程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普及学习型社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依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全区中小学校教学条件,适应九年义务教育和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学网点布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障教育持续发展。到2010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到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要达到98%,力争财政教育性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第二节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农村为重点、社区为基础,满足不同层次卫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加强社区和农村中医药工作,重点抓好中西医结合急症、中医康复医疗、中医中风病医疗,提高中医诊治水平,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建设,建立设施比较齐全、功能基本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区”。加强妇幼保健设施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依法规范农村医疗行为,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坚持预防为主,努力降低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到2010年,全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达到100%,乡镇计划免疫达标率达到90%以上,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建设,实现图书馆信息化、文化馆达标化;加强乡(镇)街办、村(居)两级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站)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物保护、文物古迹保护申报工作,重点做好角山商代遗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抢救性保护建设。

   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开放各类体育场所,以全民健身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力争到2010年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区总人口的60%。

第四节   加强人口管理

 

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优生优育,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妥善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流动、迁移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坚持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人口转移相结合,加强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实现外延式人口扩张。“十一五”规划期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到2010年平均期望寿命女74岁以上、男72岁以上。

 

第六章  构建和谐月湖

 

   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人民群众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和谐月湖。

 

第一节  扩大社会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经济大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加快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和规范各种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中介机构,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成公共实训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农民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和规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

 

第二节   增强社会保障

 

   加快建设覆盖城镇全体职工的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为重点的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促进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加强福利院、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实现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城镇实行全覆盖,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80%,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

      

第三节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妥善协调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方便群众投诉,加强基层调解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全力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一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和安全监督专项治理体系,完善高效运作的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责任追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和谐平安月湖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创建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第四节  诚信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政府诚信建设为先导,以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为手段,强化社会信用观念,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全社会倡导、培育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并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教育机制、信用服务体系、信用监管体系和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等,初步构筑诚信社会框架。

 

第五节 改善人民生活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建立职工工资、失业下岗人员和贫困家庭生活补助水平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城镇职工收入。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10元。

   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正确引导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重点培育住房、旅游、教育、信息、社区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服务设施,努力创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满足居民的各种服务性消费需求。逐步提高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到2010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5%和44%以下。

 

第七章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

 

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按照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强生态防护林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敏感地区周边生态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尽量选用当地树种或在相似环境下取得良好效益的树种,并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树种搭配,丰富生物种群,切实对周边环境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加强生态林后期保护和建设,突出造林成活率及成林后的生态稳定性。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搞好工业结构调整,治理工业污染,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减小城镇生态压力,提高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城镇规划与城镇改造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城镇建设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城镇绿地建设中,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建设大面积、物种多样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

  

第二节 强化节约意识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建设节约型社会。城市要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使用,农村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限制高耗能工业项目,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区集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通过盘活存量土地、造地改田、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治理等多种途径来缓解土地供求矛盾,促进土地利用向节约及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土地,依法供应土地,支持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强各种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加强环境保护

 

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区人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爱护、维护、保护环境。配合市环保部门开展市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配合市城建部门做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综合处理工作。配合市环保部门、市水利部门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管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做好城乡饮用水源保护,提高城乡饮用水质量。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禁乱采乱挖,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第八章 改革开放 创新创业

 

   全面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和鼓励全民创业,繁荣个私经济,为月湖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职能上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政策,依法确定审批事项,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积极推行备案、核准制,减少和规范投资管理程序。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调整事业单位结构,以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对外宣传,提高月湖的知名度,实现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新突破。力争“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60万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0亿元,以解决“十一五”期间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坚持“走出区外就是外”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大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和对区内外新投资的自然人及社会法人的若干优惠政策,放低门槛,吸引区外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投资合作。

   调整招商引资的思路和对策,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区位交通等优势为依托,把产业结构调整、社区建设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积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和省、市的辐射,在提供好的招商引资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外商独资、内外合资、合作、企业并购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吸引区外投资来月湖投资兴业。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信息结合起来。

   注重项目开发,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不断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围绕项目招商。抓好项目的开发储备,立足区位优势,建好项目库,力争做到开发一个项目,推荐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把我区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强力推介出去,加大引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力度,提高我区经济总量的科技贡献率。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个私经济

    

   改进政府对个私经济的监管,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为个私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强对个私经济经营者、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培训,提高个私经济整体素质。督促、指导个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自觉执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金融对月湖经济建设支持的力度。

 

第四节 推进科技创新

 

逐步建立健全激励、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机制和人才市场体系,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充分利用市区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渠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途径,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开发应用人才、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职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提倡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到2010年,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1500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及优秀乡土人才等五种人才队伍总数达到60人。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资本市场、金融支撑、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引导和促进企业主动增加研究与发展费用,鼓励企业提高研发费用的比重。进一步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积极吸引金融和民间组织等多渠道投资科技领域,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技术交易市场。

 

第五节   推进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迅速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公务、电子教育的推进,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网络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契机,鼓励和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网络公司联合建立网络平台,逐步实现网上招商、采购、销售等经营活动。加大政务网建设力度,抓好计生、民政、统计、财政的信息平台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步伐。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让更多的部门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信息。

 

第六节  推进全民创业 

   

   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培育“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营造“尊重创业、扶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农民开拓创业、科技人员积极创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主动创业,科学引导全区人们根据市场需求,千方百计拓展创业门路,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以小规模,大群体,扩大经济总量,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全民致富。

  优化创业环境,改善创业条件。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制定全民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扩大投资领域,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之外,任何部门不得实行前置审批,确需要审批的,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注册资本金限额,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开辟创业“绿色通道”。搭建政策平台,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第九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全区人民。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全民素质。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巩固其成果,进一步增强全区党员宗旨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勤奋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月湖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工作出发、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能力,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发展形势,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加强农村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二节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增强民主意识,推进民主进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重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创新政务公开,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为民、诚信政府。不断强化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廉政建设,预防和坚决遏制腐败行为。加强司法建设,重点抓好司法所、人民调解等基层司法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热忱服务,为和谐创业提供高效、公正的法制环境。巩固和发展“四五”普法成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城乡居民民主法制意识,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为月湖又快又好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和国防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国防意识。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增强建设现代化月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城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农村特别是集镇的文明程度。

 

第十章  规划组织实施

  

   “十一五”规划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第一个阶段性规划,是今后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实施本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区直各部门要围绕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加强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并切实把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相关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各乡镇政府要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体规划的精神。规划主管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计划,逐年分步推进,确保总体规划按进度顺利实施。

 

第二节 加强实施监督检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树立大局意识,本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民分忧解困的目的,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结合月湖客观实际,依法落实土地使用、地方税费、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相互支持、相互配套的政策,为“十一五”规划全面、有效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规划实施督查机制,由区人大、政府督查部门和规划主管部门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意见。政府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认真抓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做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调查、预测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根据发展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提出规划调整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节  实施项目带动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引导激活社会投资,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和适度的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

   加强项目的策划、开发和储备。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有项目才能形成稳定的财源基础。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在争取中央、省、市的扶持中争取一批项目,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主线,在主导产业、指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延伸和产业关联中抓住一批项目;积极从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企业嫁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招商引资中引进一批项目;从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中催生一批项目。创新项目推介机制,做好项目库的更新,完善项目成果推介网络,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行、快捷的项目信息服务。经过筛选,初步规划重大项目54个。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赣公网安备 36060202000044

主办:月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月湖区信息中心

地址:鹰潭市月湖区经济大厦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07500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