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今天是 月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址:
月湖史志
月湖颂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月湖区大事记
编纂成果
史志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月湖史志 > 史志研究
史志研究
 
史志研究
   2015-08-13   
 

 

 

 

日新月异话月湖

——月湖区的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月湖区凤凰涅槃横空出世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46号文件对江西省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给予了批复,其第三条说:鹰潭市改由省直接领导,并将上饶地区的贵溪、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管理。

一 九八三年十月十四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赣府字(1983)183号文件对鹰潭市设置月湖区给予批复。全文如下:鹰潭人民政府,你市鹰府字(1983)第4 号《关于成立鹰潭镇的请示报告》收悉,鉴于市区设镇不符合市、镇建制的有关规定,不宜设置鹰潭镇。为了加强领导,有利工作开展,便于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 利,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规定,决定在原鹰潭市管辖的范围内设置月湖区。

接着中共江西省委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赣字(1983)227号任职通知的形式,任命王先发为中共鹰潭市月湖区委书记。

就这样,一个县级行政区横空出世!

研读了以上文字,可以解读出下面几层意思:

第一,月湖区是伴随着新生的地级鹰潭市而诞生的,其管辖范围是她的前身县级鹰潭市。

第二,第一任中共月湖区委书记是省委直接任命的,很少有这样的惯例。

第 三,地级鹰潭市也是在县级鹰潭市基础升格而成的,原县级鹰潭市的机构随之升格,所属部门直接划归了地级鹰潭市管理,那么也就是说在之后组建的县级月湖区,名义上是在原县级鹰潭市基础上改称的,但实际上月湖区仅是个空壳子,一切横空出世,凤凰涅槃,江西省政府只不过给了月湖区一个名份而已。

第四,按照鹰潭市政府原先的意见,新成立的机构名叫鹰潭镇,重新恢复叫了数百年的称呼,在概念上容易使人模糊,省政府与鹰潭市磋商过后,决定起用月湖区这个名字。

月 湖区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月湖区有个月湖岩,位于白露河东岸,紧靠龙虎山大道,与高桥开发区溶为一体,周围山岭相连,一望无垠。月湖岩占地面积约有10 亩,岩顶高约40米,岩洞历来为宗教场所,历史上僧徒较多,香火旺盛。新中国成立后寺庙毁废,岩洞为战备通讯场所,被列为军事禁区,几十年来不为市民所知。因岩洞象月,且面对如湖的白露河,故名月湖岩。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游览龙虎山后又游览了这里,被这里美景所陶醉,欣然题写了“美尽东南”四字。清代 诗人江树德在康熙年间游览月湖岩后曾题诗一首,盛赞月湖岩,诗曰:“谁将石罅辟蟾宫,水明沙碧一鉴空。古洞浮虚能绘月,清溪曲径自迎风。半山烟送林边鸟,万壑涛飞涧下松。闲共白云眠佛国,宛然身在玉壶中。”意境高远、朦胧,令人痴迷陶醉,可以说月湖岩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人们游览养性、求神拜佛、追忆情思的好 去处,是旅游景点和宗教场所。从这历史渊源来看,当年省委、省政府把新成立的县一级政府不叫鹰潭镇而叫月湖区是十分准确到位和有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的,使我们今天也感到欣慰。

月 湖区虽然成立于1983年,但极富历史沧桑,可记载的历史能追溯至3500年前的商代晚期。在位于市区东边约7公里处的童家镇大塘徐家村的角山商代窑址,现存古窑遗址面积多达5万平方米,这个古窑20世纪80年代起省考古所先后组织4次发掘后,认为这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集规模化、专业化、贸易化为一体的印 纹陶器生产基地,其中晚期马蹄型窑的发现将中国生产原始青瓷器的时间提前了千余年,成功地再现商代陶瓷制作的取土、陈腐、炼泥、蓄泥、制作、烧制到成品的全过程,集中了窑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中国早期窑业技术,这些历史价值得到考古界的一致认同。商品陶瓷的出现,有力地说明了 这方水土早已是商贾云集,能人齐聚的地方,随着窑业生产的兴旺,交通逐渐繁荣,水路更是发达。明清时已是“商民三百余家,四境贸易喧闹之市”,信江岸边已是“舟揖通行,绕岸灯辉”,于是陶器形成品牌,一种被称作“鹰潭罐”的陶瓷产品家喻户晓,名噪周边,使这里成为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 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了这里多少繁荣兴旺的历史,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剧情,终于历史把这里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1983年月湖区这个改革开放的产物出世 了,一个乡间小镇演变成省辖市的首府,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新生儿不够健全,但份量很重,不仅第一任书记由省委直接任命,内设机构也由省里下文明确。

我们说这个新生儿不够健全是有理由的,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许多机构没有,许多机构虽有牌子,但大部分行政功能又被市直机构收走了,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干部奇缺,办公条件缺乏。月湖区开展正常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甚至有人提出月湖区设立的意义何在?

1983 年,月湖区辖夏埠、四青、童家、白露等4个公社及3个街道,辖人口10.64万,全区生产总值仅为758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2元,农民人均收入320元。曾经有段形容昔日月湖区城区范围小的名谣:“一条路,一幢楼,一个公园几只猴”。当年的城区范围约10平方公里,一出火车站,你便可洞穿全 城。

尽管这个改革的产物不够完善,尽管这个新生儿不够健全,但她仍然踌躇满志地来到了世人面前,勇敢地承担起她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今天,月湖区蓬勃发展走向成熟

1993 年10月,月湖区建区10周年,月湖区拍摄了反映建区十周年成就的电视专题片《龙山皓月》。专题片中说到“十年来,月湖人用一双巧手不断地打扮自己,丰富自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国有商场、集体和个体的摊位上,顾客可以尽情地选购自己喜爱的东西。如果说很早很早以前的月湖还只是一座小商埠,那么,今天的月湖 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商城了。……月湖区的乡村企业在过去的十年里迅速崛起,大批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优质的产品走俏市场……,当全国各地纷纷呼吁减轻农民负担的时候,四青乡的农民却早已经没有了任何负担,从1985年开始,他们相继取消了农村集体提留和各种摊派。村、组干部工资,民办教师工资,军烈 属、五保户、困难户补助,大中学生奖学金,全由乡、村集体经济统一支付。……枫山、上桂、西门、夏埠、双凤……在这些村庄的名字后面,是一片片已经注入了沸腾热血的土地,这些规划中的开发区紧靠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现在,他们正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迎接未来的欣欣向荣。……十年了,月湖 区作为一个县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十年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抓住今天的机遇,发展明天的月湖”。

在这部电视专题片中,词作者陈特明,一个充满激情的文化学者,用诗一般的文字诠释月湖区十年的胜景,虽没有数字充斥其间,但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十年了,一个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终于存活了下来,在大家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了起来,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2003 年10月,月湖迎来了风华正茂的二十年,为纪念这一日子,月湖区又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青春月湖》,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富友担纲主纂解说词,词中说 “20年来新生的月湖区在探索和开拓中一步步跋涉前行,一步步走向成熟,趟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新路子。”“如果说鹰潭是座城市,那么月湖就是城中之城,这 是月湖的特点,也是月湖的优势,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也就成了月湖工作的重中之重。”

月 湖区成立的20年,是月湖区的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20年间,全区生产总值由7580万元增加到17.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由2299万元增加到1亿,工业总产值由971万元增加到5亿元,财政收入由不足100万元增加到42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320元增加到 29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2元增加到6754元。20年,让月湖区的人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2008 年,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月湖区伴随着改革开放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虽然月湖区成立只有短短的25年,25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弹指瞬间,可月湖区已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这正是干事业的时候,经过25年的奋斗,月湖区给人们、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济总量明显增大,至2007年全区生 产总值实现30.74亿元,比建区20年时(2003年,下同)增长75.65%;财政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2.4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1568元,同比增长7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66元,同比增长66.08%。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机构逐步健全,各部门综合协调水平、处 置各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大部分乡镇的改制,城市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百佳城、胜西社区已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全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民生工程先进先进县(市、区)”;科技进步事业显著,连续三次被 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区)”称号。在短短的25年,羽翼渐丰的月湖区不仅使自己在全省区级行政机构中稳固了自己的位置,而且还与上海杨浦区延吉街道、厦门市湖里区等建立友好关系,使这个年轻的月湖区的影响不断扩大。

25年的月湖区是年轻的,这个年轻者,作为鹰潭的城中城,她不仅使自己不够健全的身体丰满起来,更是尽自己所为,倾自己所有,为新生的省辖鹰潭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贡 献一:鹰潭作为一个新兴的省辖市,城区范围小,经济基础差,要想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小城镇里大发展,离不开月湖区的大力支持。25年来,月湖区以支持鹰潭 发展为已任,专门成立支持重点建设办公室,简称支重办,专为鹰潭市城市建设、重点建设保驾护航、扫平障碍。自2001年3月支重办成立以来,为鹰潭的重点建设帮助拆迁房屋8.04万平方米,帮助征地909.58公顷,帮助处理各类矛盾纠纷420余起。支重办在月湖区的建制中是个很特殊的机构,没有编制、没 有职数,工作人员也不固定,但一般都能保持8~9人,一旦有重要工作任务,区委、区政府就随时从各部门集中抽调大批工作人员,上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下至各部门、各单位一般办事人员,工作不分昼夜、不分场合,责任不论大小,程度不计难易,工作人员忍受着当事者的不理解,有的甚至漫骂、动手,但从不计 较,直至任务全面完成。可以说月湖区的机关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没做过支重工作的人。

贡 献二:为鹰潭的工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重大的输送活动有两次:一次是直辖鹰潭市成立之初,为迅速提升新兴的鹰潭市的经济总量,1984年5月,鹰潭市委、 市政府决定把原属于月湖区所辖的几个重点工业企业划归市政府直接管理,使一张白纸般的鹰潭市属工业得到迅速充实。第二次是2003年,鹰潭市委、市政府为使市工业园上档次上水平,将已初具规模的区属白露工业园区和区属民营科技园区划归市工业园区所有,当年这两个园区有企业30余家,工业总产值可达6300 万元,她们的划走使月湖区2004年的国税税收由上年的2011万元减至1676万元,减少了16.65%。

贡 献三:为城市居民生活组织农产品供应。随着鹰潭市区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日益增多,月湖区组建了许多养殖场,培育发展了蔬菜、水产、水果、花卉苗木供应基地。在这其间,月湖区的许多村庄成为了蔬菜村、养鸡村、养鸭村、豆腐村、豆芽村、米糖村等专业村。月湖区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确保城市的农产品供应, 保证市场稳定、社会生活和谐作出了重大贡献。

贡 献四:为搞好城市环境卫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鹰潭成为省级卫生城市立下了汗马功劳。月湖区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每个街道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改善环卫基础设施,城区卫生大大改观。如今鹰潭市区建有垃圾转运站6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个,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250吨,水冲式公厕13座。

贡 献五: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将市区划分成43个社区,在各社区建立健全星光老年之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 障事务所、医疗服务中心、、市民救助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爱心社区、文化社区、健康社区等活动,促进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为保居民平安、健康、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贡 献六:有力地促进城市化建设。短短的25年,童家乡变成了童家镇,白露乡变成了白露镇继而成为工业园区,四青乡由乡变镇不久又成为街道,许多过去的村庄已列入城区的版图。城市人口由1983年的5.37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14.01万人,增长2.6倍;城区面积也由10平方公里增加至22.1平方公 里,增长 2.2倍。

25 年来,月湖区在贡献中成长,在贡献中发展,在贡献中壮大。正如《月湖区志》中的“月湖颂”提到的“看今朝,城市化,人烟稠,购物休闲任君游,乡村变城市,天堑变通途,龙头山今成人民公园,林荫路男女老少信步,四青荷塘变球场,白露村民穿工装,童家果园结硕果,夏埠菜农发财忙,历史陈迹何处寻,喜迎月湖好明 天”。

月湖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壮大,她的发展变化历程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月湖区今天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我们相信月湖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明天,月湖区风景如画更加美好

明天,谁都有明天,谁都盼望明天。年轻的月湖更对明天充满憧憬,明天的基础是今天,今天的月湖已经为明天打好扎实的基础。

我们不妨摘录区长廖 奇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月湖明天的描述“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打造‘世界铜都’ 战略构想,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在超常发展中扬优成势,着力提升月湖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区域竞争力,努力构建活力创业月湖、生态宜居月湖、和谐平 安月湖,奋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明天的月湖作为大框 架城市的中心区域,各项功能更加完善,居民在社区中生活和谐安逸,一江两岸的格局已经形成,十里信江如彩带在城中飘荡,已经成为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各项水上项目尽情开放,两岸居民在便捷的交通中感受母亲河信江带来的滋润,茶前饭后大家漫步在沿江两岸,垂柳依依,莺歌燕舞,人们尤在画中游。

明天的月湖现代物流园已经建成,园内聚集了众多的物流公司,这些公司通过物流业务的空间本能,有机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组织、协调、衔接各种物流活动,为全国各地的企业提供多功能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明 天的月湖已成为游客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鹰潭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外游客将更加向往月湖区带给他们的“游、购、玩、吃、住、行”的享受和便利,那个时候,特色市场更加特色,休闲广场更加休闲,多处的栖息场所任人休闲,多处的文化遗迹由人品玩,多处的特色商场让人游逛,多种便利交通任人挑选,月湖真 正成为与龙虎山景区配套的花园式游客栖息地。

明天的月湖“铜都”已建成,人们生活在“铜”的海洋,各种铜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延伸基地、配套基地应运而生,围绕着“铜”字的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相继建成,铜都广场,铜都纪念塔等重大建筑已经落成,铜都的触角已延伸至世界各地。

明 天的月湖“道都”也已建成,道教文化不仅体现在龙虎山的祖庭,市区建起了道学院、培训班、道教文化展示中心,已成为全国道徒向往的圣地,成为各类学者研究交流道教文化的圣地;道教文化公园向世人全方面展示中国道教的起源、发展历程,展示中国道教的和谐之道、养生之道、健康之道。

明天的月湖,社会主义新农村比比皆是,一村一品已成格局,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在家发家致富,花园式的新村庄使农民享受城市人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人共享,全区农民幼有所教,长有所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其屋,各得其所。

明天不能用数据来书写,明天只能用蓝图来描绘,创业月湖、宜居月湖、平安月湖是一幅多彩的画卷,她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向往,给人以斗志。

 

中共月湖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00八年十月十四日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月湖区成立二十五年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1978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3年7月国务院决定鹰潭市改由省直接领导。10月,江西省决定原鹰潭市管辖范围内设置月湖区;11月24日,中共鹰潭市委批准成立中共鹰潭市月湖区委、月湖区人大常委会、月湖区政府、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25日,中共江西省委任命王先发为中 共鹰潭市月湖区委书记。就这样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月湖区诞生了。月湖区成立25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历开拓创新促进发展、深化改革稳步发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三个阶段,全区国民经济、城乡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月湖区的发展变化进程正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小缩影。

  一、走过的主要历程

  (一)开拓创新,促进发展阶段1983年10月—1990年)

   此期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由农村逐步向城市、向各行各业全面推进的时期。月湖区刚成立,百业待兴,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中开创月湖区的各项工作,实施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各种机 构,配齐配强各级干部。逐步建立健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其下属工作机构,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配备干部,一批年龄在35岁以 下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农村建立乡党委、乡政府、乡经联社和村民委员会,从农民中选聘了一批优秀人才进入乡级领导班子。

   确立“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向。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菜、肉、蛋、禽、鱼等副食品生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建立淡季蔬菜生产基地;改革蔬菜经营体制,改“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改“统购包销” 为“放开经营”,逐步实现产销见面。鼓励干部群众放心大胆地发展商品生产,对“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实行贷款优先、种苗优先、饲料供应优先、产品销售优先、技术辅导优先、防治疫病优先,并帮助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当时四青乡西门村桂罗斯养鸡一万多只,童家乡大桥村童延福等三户农民联 户养成鸭六千多只,童家土桥村彭义祥等二户农民承包水面三百亩,养鱼三万多尾,成为全市闻名的冒尖户,还涌现了一批种菜、做豆腐、发豆芽、做米糖、编竹篮、培育苗木、放养鱼苗等的专业村。由于城市扩展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商品蔬菜基地形成一定规模。

   采取“六轮驱动”,发展乡镇、街道企业。1984年区属工业上交市管后,区委、区政府把精力集中到大力发展乡镇、街道企业上。采取乡办、村办、街道办、居委会办、户办、联户办“六轮驱动”,促进乡镇、街道企业的发展。改革供销社体制,恢复合作商业性质,还社于民,活跃城乡商品流通。改革乡镇、街道企业的领 导和管理体制,改官办为民办,实行“一包三改”,即: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委派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针对月湖区经济基础差、人才、资金、技术缺乏的实际,制定对乡镇、街道企业松绑、放权、搞活政策,外引内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措施,引导企业向为城市大工业 服务和为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服务发展;允许农民进城开店办厂,允许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允许家庭或结伙承包集体企业。出现集体、联合、个体一起上的景象。1988年,区委、区政府又提出在乡镇企业普遍建立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推行租赁经营,采取优 惠政策引进人才,并支持鼓励有技术有专长的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企业工作,以扶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这一时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薄弱、产品滞后、市场狭小,一些企业开得快,关停倒闭得也快。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简称“五四三”)活动。1984年专门成立了“五四三”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的“五四三”活动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月湖区响应市委“‘学三明’,促‘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设文明城市”号召,全面治理脏、乱、差,建立“门前三包”、“民办保洁”制度,开展创评 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班组、“五好”家庭活动。白露乡双凤村由于工作出色,被列为全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典型。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继续深入开展创“三优”创“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温暖在月湖”、精神文明“十 佳”好事评选以及军(警)民共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行“四有”新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1989年“五四三”办更名为文明办。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初等教育的决定》、《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实行分级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市率先普及了小学教育,成立了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农业中学,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4个乡、3个街道相继建立了文化站,4000平方米的中医院住院大楼建成使 用,198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扶优的“双扶”先进县区,童家乡被评为全国“双扶”先进单位。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依法从重从快狠狠地打击了犯罪分子,摧毁了以王细毛为首的罪大恶极犯罪团伙;完善基层治安防范网络,组织了扫黄、扫除“六害”等专项斗争,完成了“一五”普法任务。

 (二)深化改革,稳步发展阶段(1991年—2000年)

   这个时期,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组织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克服困难,在改革中 稳步发展。

   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支持农民从事商品流通、发展第三产业。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大幅提高粮食优质品率;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施“一菜两水”(蔬菜、水产、水果)规模工程,积极 发展瘦肉型猪、牛、奶牛、山羊以及山鸡等禽类生产,增加淡水虾、河鳗、甲鱼、牛蛙等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发挥家庭经营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到民富村也富。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加农户”等新的经营形式在农村出现,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修复 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制止对农民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减轻农民负担。

依 托专业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依托莲花路眼镜市场、赣东商城等市场发展流通业和服务业,培育蔬菜、水果、竹木等农副产品市场和集镇建设,开始建立技术信息、房地产及文化娱乐市场,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现有服务设施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只要不是专卖专营和国家规定的特种行业, 个体、私营都可以经营,允许城镇居民下乡经营,允许农民进城经营,允许批量经营和长途贩运,允许跨行业经营,允许第三产业根据发展需要采取股份制以及其它形式筹集资金。

贯 彻调整、整顿、改造、提高方针,发展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按照国家宏观控制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节能降耗、革新挖潜为重点的“双增双节”活动,对高能耗、低效益、污染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通过技术改造把成本消耗降下来。针对月湖区新上厂子较多、投产不足 的情况,把主攻方向从过去铺摊子转向发展生产,从注重产值增长转向注重产品质量、提高效益上。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国有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建立“多轮驱动、 多轨运行”的发展格局,做到乡(街道)办、村(居)办、联户(农民合作、居民合作)办、户(个体、私营)办企业及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一齐上,不限比例看发展,不限速度看效益。在企业内部进行分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在国合商业实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合理分 流,鼓励有才能、有志向从事经济工作、技术工作的同志到经济一线创办、领办乡镇企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促使部分政府部门向经济实体过渡。

   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有进展。先后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上海市奉贤县、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等县区(街道)缔结了友好关系,加强经贸合作,在上海市、珠海特区设立办事机构,开辟经济窗口。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建白露工业小区;进一步放宽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强化 “让利得利,先予后取”的观念,招商引资工作有进展,其间共利用外资796万美元。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真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对干部进行反渗透、反颠覆、反和平演变的教育,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在全区分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开展学雷锋、学焦裕 录、学熊云清等英雄模范人物活动,继续开展创“三优”、创“五好”家庭、文明楼院、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评选及军(警)民共建活动,在农村开展评“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活动,狠刹赌博、封建迷信和婚丧事大操大办的歪风,促进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和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争作贡献以及“解放思想先导工程”活动,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出现新的变化。

   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建立健全科技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形成科技兴区工作机制。基本消灭中小学危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全市率先通过全省“两基”达标验收。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积极实施“杏林计划”,市中医院进入“全国示范中医院”行列。基础设施建设加 大,逸夫小学、卫生综合大楼、市一小教学楼、殡仪馆改建、经济大厦、三中教学楼、人民商场、园丁楼、福利院、示范中医院二期建设工程等一批基建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白露工业小区部分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以放开搞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粮食和供销企业的改革,进行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公务员制 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财政、税收、计划、投资、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的改革。完成“二五”普法、“三五”普法任务,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理念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与时俱进,加快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这一时期,区委、区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谋实干,认真实施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树立“鹰潭发展月湖利在其中”理念,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强化 招商引资主抓手,是月湖建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以招商引资为 “主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成立了“招商局”,专门负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建立健全招商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制定鼓励外商投资和对区内外新投资的自然人及法人的若干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 各种资金向月湖区转移。建设招商载体,在月湖(白露)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划归市工业园区后,积极筹划童家创业基地,为外商投资搭建平台。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全民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做大民营经济总量,繁荣第三产业。依托大交通,促进大流通,繁荣商贸业,按照“增网点、多行业、上档次、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化流通组织,通过培育赣东商城、眼镜市场、五金电器百货综合市场、副食品干鲜果市场、南站建材市场、农牧水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旅游购物一条街等新老专业市场,发展民营经 济,繁荣第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提高商贸综合经营水平和规模效益,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联锁店落户月湖,使月湖区的商贸业总体功能更全、商品流量更大。

   做好服务、管理、经营城市工作,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2001年以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将城区划分为43个社区,并建立健全社区各种组织,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净化社区卫生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采取政府投入与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以及社会运作等方式,筹措资金解决社区建设硬件不足、投 入不够的问题。实施“法制社区、爱心社区、健康社区、文化社区”四项社区建设工程,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大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力度,专门成立了支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牢固树立“鹰潭发展月湖利在其中”的理念,举全区之力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在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中谋求自身的更大发 展。随2001年环卫处由市下划到月湖区管理后,月湖区以美化城市环境为重点,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在各街道建立环卫办公室;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多万元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开展经营城市工作,策应城市框架延伸,积极主动谋划开发宝山片区,并抓紧进行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壮大蔬菜、水产、水果、苗木花卉基地,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 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撤乡并村等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要求推进新农村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自觉奉献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在农村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社区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安全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活动。在机关,以建设廉洁、勤政、高效的机关作风为目标,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在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大力开展讲职业道德、学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活动。广泛开展 “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规范文明行为,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科技进步机制,制定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乡镇(街道)党政班子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等政策和措施,促进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市民身 体素质;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改善创业环境,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指导培训和管理服务体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开展“打黑除恶”、“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坚持打 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完成“四五”普法和实施“五五”普法工作。

   二、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区域经济逐步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建区25年,月湖区通过实施5个五年计划(“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198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5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71万元,第二产业2299万元,第三产业4310万 元,人均生产总值720元。2007年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0.74亿元,是1983年的40.6倍;第一产业9931万元,是1983年的10.2 倍;第二产业76890万元,是1983年33.4倍;第三产业220579万元,是1983年的51.1倍,人均生产总值17025元,是1983年的 23.6倍。

  2008年1—9月,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亿元,同比增长15.4%。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建区以来,月湖在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83年的 12.81∶30.33∶56.86调整为2007年的3.23∶25.01∶71.76。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内部轻 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农业内部纯农比重下降,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比重有所下降,新兴服务业房地产、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卫生体育、邮电通信等业的比重呈上升态势。

3、 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以主攻工业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工业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区属白露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整体划归市工业园区和工业退城进园后,区委、区政府积极筹划童家创业基地,为外商投资和本土创业搭建平台。至2008年9月,童家创业基地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建设有序开展,已有16 家工业企业落户基地,14家建成正式投产。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年总产值7.46亿元,上交税收1230余万元。

2007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2580万元,是2000年4713万元的9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174万元,已初步形成铜材加工、粮食加工、家具生产、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

   4、财政收入加速增长。2006年财政收入1.17亿元,一举甩掉了月湖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99个县(市\区)中排名双双倒数第一的“穷帽子”,排名分别上升至第85位和第77位,荣获省政府颁发的财政收入过亿元和三年翻番两个奖。2007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66亿元,在全省排名又上 升至81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在全省排名上升为76位,地方财政收入是1983年的100多倍。2008年1—9月,财政总收入完成 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

   5、个私经济快速发展。1983年全区有个体商贩1770户。2000年全区有个体私营户7314户,注册资金20355万元,从业人员21479人。2007年全区有个体工商户10798户,从业人员26755人,投资金额21337万元;私营企业1221家,注册资金103706万元。

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1987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155万元,2007年为420764万元,是1987年的58.8倍。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基本实现合同内零负担,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和粮种补贴等政策,进行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城市的拓展使粮食种植面积和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减少,但随科学 种养殖技术的普及、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优质率逐年提高,如粮食单产由1983年的4177.5公斤/公顷提高到2007年 5433公斤/公顷。传统农业已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的养殖业已由农民的家庭副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活,特色农业初具 规模,蔬菜、水产、水果、花卉苗木等商品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良种山羊、无公害土鸡、网箱鳜鱼等特种养殖基地相继建成;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年对圩堤、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电灌站进行维护,全区灌溉、防洪、排涝等水利设施良好。在童家实施1.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增加了土地有效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 率。

2007 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666万元,是1983年971万元的16.1倍,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72公顷,粮食总产16691吨,比1983年的 21015吨减少4796.8吨。经济作物大幅增长,2007年果园面积   232公顷,水果产量890吨,是1983年68.5吨的13倍;蔬菜播种面积1310公顷,是1983年204公顷的6.4倍,产量达25869吨,是 1983年的9倍,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2000亩;水产养殖面积6400亩,产量2615吨,是1983年242.5吨的10.8倍。

  2、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以来,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和“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干部参与”的原则,以村镇规划建设和“三清七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栏、改水、改厕、改 路、改环境)为切入点,进行新农村建设。至2008年6月,全区共在26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农户1586户,人口6882人,累计投入资金1006.7万元,编制村庄规划33个,硬化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38.65公里,完成改水1296户,改厕1176户,改房419户,改厨770 户,拆乱搭乱建及旧猪牛栏500余处;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死角,修砌排水沟、粉刷房屋外墙、增加绿化面积,太阳能普及率为1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85%,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帮助发展农业产 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其中16个试点村“一村一品”产业总产值达3500余万元,占这些村总产值的48.6%。

 (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建区以来,月湖区域内商业贸易日益繁荣。1983年城区有商业网点2407人,从业人员7595人。随着城市拓展和旧城的改造,传统的集贸市场金山弄、米集巷、老街、横街等已基本消失,繁华的现代商业大街胜利路、交通路、站江路、站前路、解放路、正大街、建设路、林荫路、环城路、步行街、旅游购物街等已取 而代之。昔日的物资交流会即漾会早已取消,农贸市场、赣东商城、眼镜市场、副食品百货干果市场、建材市场、粮食市场、五金批发市场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们所需的各种生产、生活消费品应有尽有。2007年区内共有专业市场12个,各种商业网点4437个,从业人员32496人,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 227456万元,是1983年1151.3万元的197.6 倍。

   2000年后,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三产档次,逐步形成与龙虎山旅游相配套的服务,区委、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使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宾馆、餐饮、娱乐以及联锁店如阳光假日酒店、半岛酒店、步步高超市、中信百货、永盛百货、苏宁电器、国美电器、澳门豆捞、浪淘沙温泉酒店、肯德基等相继在月湖区开业。

   (四)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90元,是1983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648元的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966元,是1983年320元的15倍;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 420764万元,是1987年7155万元的58.8倍。

随 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粮食消费逐步降低,日常消费中的禽蛋、鱼虾、鲜奶等副食品消费逐年上升。建区之初,家用耐用品消费热点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用机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城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电话手机等已基本普及,40%左 右的家庭已购买电脑,教育、住房、汽车、通讯、旅游已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水平和层次还在不断提升。

农 民消费水平也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现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还有一部分家庭有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电脑,85%以 上家庭有电话、手机。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大部分农民都建了新房,尤其是近十来年农民建的房屋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房。

 (五)全力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市委、市政府自成立起就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主城区——月湖。25年来老城区改造、“五路一湖”建设和改造、鹰东连接线、市工业园区建设等许多重点工程在月湖区相继建设,月湖举全区之力支持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帮助拆迁房屋、征用土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扫平障碍,有力地促进了城 市建设。

   建区初期,月湖区辖4个乡、4个街道,33个行政村175个村小组;全区总人口10.6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7万人,占50%;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经过25年的建设,月湖区增设了梅园街道,童家乡撤乡建童家镇,四青乡撤乡建四青镇后不久又改建成四青街道,白露乡撤乡建白露镇后又被划至市工业园 区改建成白露街道,建区时的许多村庄已列入城区的版图。 2007年月湖区辖1乡1镇5个街道,17个行政村129个村小组,43个社区;全区总人口18.21万人,城市人口14.01万人,占77%;城区面积 为22.1平方公里,为建区时的2.2倍。

   2008年,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又在积极筹划夏埠片区、鹰西片区、鹰雄大道两侧开发。月湖区的重点建设工程宝山片区的建设步伐也逐步加快,居民休闲广场、月湖大道、塔池大道等基本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1、科技工作取得进展。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网络,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在全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充实壮大科技队伍,全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2001—2006年连续三次被国家 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至2007年全区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科研计划的2 项,省级科研计划的2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4项。

   2、教育体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取得成绩,1988年经省政府验收为“基本无盲区”,1989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扫除文盲先进单位,1995年月湖区“两基”率先在全市达标,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两基”先进区。与此同时,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 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投资加大,先后新建市六小、逸夫小学、五中,三中教学楼、一小逸夫楼、流洪小学教学楼、童家中学学生宿舍综合楼、夏埠中心小学综合楼、四青中心小学教学楼、童家中心小学教学楼等,大大改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逐步壮大,1983年全区小学教师455人,中学教师 391人,其中代课老师130人。在2003年划走白露镇142名小学教师和99名中学教师后,2007年全区还有小学教师519 人,中学教师180人。2007年全区有中学4所,小学17所,幼儿园27所(含民办幼儿园);在校中小学生10447人,其中中学生1711人,小学生 8736人,在园幼儿4178人,小学入学率达100%。

全 民体育深入开展。认真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深入宣传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学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1998年月湖区体委被评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夏埠乡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童家镇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东湖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体育进社区”先进单位,月湖区荣获“全国群 众体育先进县(区)”称号。残疾人体育颇具特色,许多残疾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奖,如双肢残疾运动员黄建平在多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第五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上获多枚金牌,聋人徐志英在多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多枚金牌。

   3、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丝虫病、霍乱、乙脑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事业发展突出,市中医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中医眼科、中风病治疗、推拿按摩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中医泪道病医疗中心”,并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联合评为“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百佳医院”,2002年又正式挂牌为江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公共卫生突 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取得预防“非典”和禽流感的阶段性胜利。区乡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提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0个,基本形成“1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万居民参加保险,2007年被省卫生厅评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区。农村 医疗条件逐年改善,X光、B超、心电图等已普及,童家、夏埠卫生院都已移址建新院,2007年全区有农村卫生院4个,卫生室118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全部乡镇。至2008年9月,全区有53152人(含白露街道)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7%,新农合住院医疗费报付 179.6万元。

   2007年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30个,卫生技术人员1209人,比1983年的50人增加1159人;病床数由1983年的28张增加到2007年的940张,增加912张。

   4、文化事业取得成效。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全区有业余群众文艺团体58个,主要文艺活动为腰鼓、军乐鼓、舞蹈、合唱、太极拳、秧歌、京剧、赣剧、龙灯、狮子灯等。每天早上、晚上,鹰潭公园、东湖广场、时代广场、步行街等群众休闲场所,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打拳等,其乐融融。自2002年起,月湖区文化局先后举办了4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舞蹈、器乐、唱歌、书法摄影等比赛;经常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期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丰富居民生活,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还多次组织送戏、送电影下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建区后对童家镇的角山商代古窑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发现这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集规模化、专业化、贸易化为一体的印纹陶器生产基地,其中晚期马蹄型窑的发现将中国生产原始青瓷器的时间提前了千余年,成功地再现商代陶瓷制作的取土、陈腐、炼泥、蓄泥、制作、烧制的全过程,集中了窑业生产的 各个环节,可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中国早期窑业技术。这些历史价值得到考古界的一致认同。

   5、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通过全面落实节育措施,实施一系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开展关爱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活动等,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全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2007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47‰,计划生育率为 9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4‰,比1983年的16.62‰下降了7.15%,育龄妇女享受优质生殖健康保健率达80%以上,人口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6、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建设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进入21世纪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以满足社区多层次成员的需求为目的,全方位调动社区内各方面、各部门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谋发展、共保平安、共建文明的社区建设格局。建立健 全各类组织,以更好地管理好社区各项事务,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区组织,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共驻共建组织。改善办公条件,在市区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支持下,在驻社区单位的鼎力帮助下,各社区都解决了办公用房,全区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达 3052平方米,大部分社区还配了电脑和电教器材、安装了电话。提高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干部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一部分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被吸纳到社区干部队伍。拓宽社区服务功能,开展了拥军优属、托老托幼、扶贫济困、劳动就业、医疗保健、计划生育、青少年教育、家政服务等服务。组 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素质,丰富居民生活,如开展创示范社区、创文明楼院和“五好”家庭、“邻里守望”、军民共建、群众文体活动等活动。通过建设,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社区、法制社区、爱心社区、健康社区等社区,百佳城社区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文明社区,胜西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三角线社区 居委会、百佳城社区居委会受到中组部、国家民政部的表彰。

   7、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月湖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2001年环卫处由市下划到月湖区管理后,区委、区政府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卫作业条件,创新环卫作业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市容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市区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质量。经常组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 理小街小巷卫生死角,对小街小巷进行硬化、亮化,改善小街小巷、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治“八乱”、爱国卫生清扫、机关干部上街劝导等活动,提高市民卫生意识,为鹰潭成功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作出贡献。2007年全区有公共厕所15座,有垃圾转运站6 座,垃圾卫生处理场1座,垃圾果壳箱1000个,垃圾窖500余个,环卫车辆20辆,环卫工作人员800余人。 

   8、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视民生,月湖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系统日趋完善。落实了各项再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公益安置、技能培训、劳务输出、鼓励自主创业等,广辟就业渠道,推进就业再就业。2007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995人,就业率94%,发放小额贷款 2204万元,扶持创业1000余人,带动就业3000人,城镇职业培训1667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坚持救灾救济和特困户救助的基础上,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工作,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大 病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951 万元,做到应保就保,动态管理;救助城乡大病患者499人次;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下半年起免除全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的学杂费、书本费,为350名贫困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630套6.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交付使用,解决城区部分困难户的住房困难。2007年被省民政厅评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7年度‘六大考评系统’民生工程先进县(市、区)”。

   9、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不放松。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先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活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扫除思想障碍、加快经济发展。开展了 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创“三优”、创文明单位、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活动,开展(军)警民共建、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培育“四有”公民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尚。东湖街道高桥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茂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四青街道杏树园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87334部队和市一小被评为全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月湖区连续5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

   10、依法治区取得成效。全面实施依法治区方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大力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收费清理、清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公、检、法、司分工负责,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运用法律手段 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纠纷,惩治社会各种犯罪,伸张正义,维护社会公平,为依法治区提供有效保障。区委政法委组织、协调开展各种形式的打击犯罪专项斗争,支持和监督公、检、法、司各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依法治区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 展了5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群众遵纪守法观念基本形成,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建 区以来,月湖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月湖区正在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把工业做大、农业做优、财政做富、城市做美、教育做强,努力建设开放的、生态 的、和谐平安的新月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再写月湖新篇章而努力。

 

 

 

中共月湖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2008年11月6日

 

浅谈依法提高地方志书的质量

月湖区史志办 李晓明

 

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志书的质量就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今年江西省政府又颁布了《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它们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地方志工作的地位、性质、内容、职责和要求,为提高地方志书的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下面我就个人学习《条例》和《办法》的心得以及修志实践,谈谈依法修志、依法提高志书质量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各级领导 要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各级地方政府要依法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应用行政手段部署修志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如:以地方政府名义发布通告征集资料,地方政府与各承编单位签订责任状,将修志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考评内容。

二、按《条例》规定 的质量要求编修地方志。《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具体来说高质量的地方志书就是要做到资料翔实、完备、准确、信息量大,实用价值高、存史价值大。要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记述历史和现状,寓观点、 寓规律于记述之中,无违背宪法和法律法规以及泄密的内容;要做到篇目编排科学,资料编排使用科学,无违背科学常识、科学规律的内容;要按照地方志书的体例,运用志书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各种体裁,横排纵写,述而不论;语言文字表述、单位名称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国家标准;要用当代马 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方志理论指导志书编纂,记述内容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征、行业特色。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 的修志人员队伍。地方志书的质量高低与修志队伍的素质直接相关,修志人员首先要有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其次必须具备相应的修志业务知识,各级修志机构要采取各种措施对修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修志人员的业务能力再次要具备史学、语言文字、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编辑学、自然科 学等基本常识,在组建修志班子、修志队伍时,要吸收社会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兼职修志,有目的地配备各方面的人才,使编纂班子的整体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互补。此外还要邀请从事方志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他们可以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形成理论来具体指导修志实践,有效地提高志书质量,少走弯路。

四、建立科学、合 理、高效的工作机制。在修志工作中必须制定一整套工作机制。如:建立地方志资料收集制度,以更好地收集有关文字、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建立责任编辑分工负责制度,将各篇章分解到各责任编辑,各负其责,各责任编辑从制定篇目(包括细化篇目纲要)、收集资料、辑录长篇(指资料长编)、试写初稿、编写 初稿等自始自终指导并参与,可以熟悉情况和资料,确保志书的客观、真实、全面;建立后勤保障制度,配备工作人员负责用电脑进行文字打印和修改文稿,为修志工作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器材,为修志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以确保修志工作有序进行和提高修志工作效率;建立修志工作调度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总结部 署工作,讨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并定期编印简报,通报修志工作动态,宣传好的做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奖惩制度,对在修志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虚假记述、拒绝承担编纂任务或不按要求完成编纂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或追究责任人责任或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通过以上各项 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推动和保证志书质量。

五、把好审查验收 关。依法建立初审、复审、验收制度。初审要组织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审查志书内容是否全面反映当地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复审要对志稿的观点是否正确,体例是否完备严谨、篇目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充实 等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出版。

 

 

2008年4月10日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赣公网安备 36060202000044

主办:月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月湖区信息中心

地址:鹰潭市月湖区经济大厦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07500581号